近日,由张婷老师为主发言人的第六期“教育沙龙”在思方楼312会议室开展,她发言的题目是《备课的时候,你在备什么》,结合她读过的《我们如何思维》、《给教师的建议》、《优秀是教出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和《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等教育类书籍和大家分享了开学两个多月来在备课、授课、布置作业等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思考和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张婷老师说她一开始一直在研究怎样备课,不停地研读教材、研读教参、上网查资料、精心制作PPT,自己感觉准备得万无一失才进课堂,然而这样的状态进行了两周后,她才发现,即使备课时设计得再丰富多彩,PPT制作得再精美漂亮,如果进入一个混乱的课堂,什么知识也难以推进,她很沮丧,很难过。经过痛苦的思索,她认识到: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眼里心里要有学生,不断深入地研究学生,在备学生的基础上备知识、备方法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愉悦。于是,张婷老师开始了读书、学习、研究、积累,不断地开拓备课方面的新思路。
张婷老师向大家推荐《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其中的一些话给了这个初入职场的新老师很大的启发,那就是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要先去探究“为什么”,再去思考“怎么办”,这个过程中就要做到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张婷老师受到启发后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所遇问题的原因,又与大家分享了她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她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课上纪律的混乱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分析她总结出三个原因:
基础差,听不懂——没兴趣,恶性循环
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孩子的天性活泼
针对这些原因,她从学习习惯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这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她所做的尝试,其中贯穿了大量她读书过程中的摘录和实际教育经历中积累的案例。不难发现,张婷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爱读书,会读书,并能把书本中所学和实际的教育教学相联系,勤于反思、积极实践,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快速的进步着。
她借鉴《优秀是教出来的》作者克拉克老师的招数,改革作业模式,使学生重视作业,真正让作业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续,巩固了备课、授课的效果。她认为习惯方面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老师,一定不能着急,欲速则不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等待他们的成长。
张婷老师爱学生,能够放低姿态平等的和学生交流,肯花时间去了解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两个多月过去,她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得到学生乃至家长的认可和喜爱。她给大家分享了一个个发生在她和学生之间的爱的故事,这个个勤奋有爱心的青年教师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在课堂教学方面,张婷老师尝试活动育人模式,将生涩的单词、词组、句型融入一系列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并且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通过听说、唱歌、游戏让孩子们轻松地消化知识,润物无声。
除以上三个方面的尝试外,张婷老师还针对单元测验和期中诊断分享了自己所做的试卷分析,她积极尝试运用新的数据分析系统,详细地对每一个学生、每一道小题、每一个错误做了详细地、科学地分析,并将核心部分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和家长,引导学生对照试卷分析表格查漏补缺,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反思、解决的能力。这个举措赢得在座老师们的啧啧称赞。
在场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自己在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张竹老师针对类似问题向青年教师们传授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指导他们在备课时怎样面向集体,又怎样注重个体,激发和帮助每一个孩子喜欢和享受课堂,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
主持人刘逸秋感慨到:青年教师们的进步太快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祝福他们在教育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青年教师们感谢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各方面成长的平台,允许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重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