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十一学校一分校课程与教学中心邀请到了本部的青年才俊刘伟老师,带来精彩讲座——面向“此刻“的能力,对话我校青年教师,激励他们快速成长。刘艳萍校长参加并发了言。
刘伟老师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致力于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批评。曾在《文艺争鸣》、《文艺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联合文学》(台湾)、《北京文学》、《莽原》、《中国图书商报》等报刊杂志发表30余篇学术及批评文章。2012年,刘伟老师加盟北京市十一学校这所领风气之先的学校。在这里,他只是一株平凡无奇的小草,在他的身边,还绽放着无数绚丽的玫瑰,然而他坚定教育信念,不畏艰难,用爱铸就希望,终得硕果满枝,他用如火的青春和不平凡的业绩书写着自己平凡的教育人生。
刘伟老师首先鼓励青年教师转变心态。用自己爱人生孩子引出话题,小孩子外表可爱,但作为父母要面对它的吃喝拉撒等所有不堪的场面时,也就没有看起来那么可爱了。对于工作也是一样,看起来是美丽新世界,真正做起来却要面对一地鸡毛一样纷繁复杂。刚开始刘伟老师甚至想走,校长跟他谈话:不要在冬天砍树,要学会等待。一地鸡毛是必然要经历的真实过程,而且是全世界的教师都要面对的状况。刘老师对于工作现状重新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与分析,决定面对一地鸡毛,承认它!直面它!理顺它!解决它!他真实地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当时的各种感受,使在座的与他当年一样“面对一地鸡毛”的青年教师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刘老师的第二讲是:新经验的价值。刘老师认为新经验就是指新教师自己的经验。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他们的很多经验都有其产生的情境,在那个情境里这些经验才真正有用。而新教师所面对的是新情境,对老教师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而要具体情境具体分析,有的时候甚至要坚持自己。逐渐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一定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青年教师们受到鼓励,面多未来的征程信心大增。
刘老师最后谈了谈读书的意义和如何读书。他认为作为教师要着重读两类书,理论类的,培养自己的教育观,另一类是操作性的,教给我们一些实际的做法,尤其适合新教师读。当然,最好还是要博览群书。刘老师还说当学生向你提出一个严肃的问时,不要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有目的地推荐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在这次讲座中刘伟老师列举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鲜活实例,以及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既亲切自然,又发人深省。
艳萍校长和在场老师们一致赞叹:润物无声、教育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