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寄语:
有人说“成功的始点源于自我分析,而秘诀则归于自我反省。”链接游学实践,每每活动课程结尾,都需要进行多维度审视、多层面总结;不仅仅咀嚼之前规划的适当与否、落实的合乎设计,更应该要把握下一个水准,因为我们要愈加坚定地走在这条宽广、深刻、充满时代气息的育人道路上。
春季游学起航
八下春季游学是一分龙娃们初中阶段最后一次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课程体验深的游学课程!同时,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二毫无争议算是中考年级之外最高学习“宽、广、深”三度的阶段了。近五次大长线游学,学生在课程经验和课程预期都已登顶山巅。如何逢春而变、据实而新,既落实课程培养目标、引领研究学习风气,又满足学生切实需求、培育规则自律行为?探索的春风呼啦啦,在学校和家委会支持下,年级大胆创新、小心论证着……
上学期游学后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们对祖国更广阔河山投以极高踏足的期待;立根于本学期年级各学科课程的匹配和融合,征集并遴选出四条呼声最高的路线——京、沪、甘、湘四线。
这个春天,我们将驻足在上海、湖南、甘肃的土地上,观赏祖国的壮丽河山,共享传承的历史文化。
之前,每逢游学选课,似乎网速和手速都成了没选上心仪路线的诟病弊端;学生内心的失落和情绪进而有蔓延家庭趋势,造成一定程度的家校关系紧张。本次,在学校和年级的支持下,我们探索了“线下统筹、线上绑定”的新路径。意向初选,意向终选确认或调整,协商优化后绑定;这一选课模式避免了选课的手速和网速压力,立足学生在家人支持,同时尊重了客观选择。
上一次,项目研究以老师提供的半成熟或成熟的题目为切入口(下图为安徽线示例),结果发现,很多小组都更愿意以自己所需所愿为探究点;于是本次,植根学生所要研究的自选题,给予指导和建议,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升。同时,更加开放的呈现研究路径;项目答辩汇报,采取“初审反馈→修改完善→视频答辩”路径;弥合了师生因时间冲突而无法充分呈现的不足。整体过程,以项目研究量规为内在驱动。
选题蜕变历程
从路线选择时填写的多元项目选题初步意向,
到小组组建、研讨实际项目选题,最后到项目小组的选题和成果呈现
初步意向
项目选题
成果呈现
【多元】→【众思】→【真实】,三大历程是如何一步步产生的?
原来,在初期拟题后,年级安排了项目选题的培训指导(徐希阳老师);选题优化后进行了项目研究流程的培训(徐军老师),外出游学前则进行项目研究方式&项目成果类别的指导培训(陶礼光老师)。指导与实践互补互促……
研究落实过程
因为过程产生结果,所以本次游学项目组格外重视团队过程夯实
1.从头脑风暴开始,在交流讨论中深化
2.收集各类资料、观察收集游学点样品等
3.回到住处开展小组讨论或视频研讨会议
4.返程后开展实验操作、以及成果撰写讨论
5.沉淀在“初审反馈→修改完善→视频答辩”

项目研究(PBL)式游学,催动【成就因项目研究而生长】游学,以项目研究之名踏步在大江南北的路上,体验转研究续飞、感知化认知迭代。游学项目研究,就是像专家学者一样去思考游学过程中碰到的有研究价值的各种问题,并基于所知、所学来切实论证事物的可能。以知促行、以行启知、知行合一,在探寻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和能力的蜕变,助力更好地面向未来。游学项目研究让学生经受了一次成长的洗礼,这份洗礼,必将助力学生成就自我!
行走育人,问俗启德
游学,打破了学科边界,贯通了自然社会;履行规则与生发感恩齐飞,科学探究共人文感怀交融,在“大课堂”的行走中实现知识、思维、素养的积淀或迭代,切切实实丰富学生个体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若用一句话来概括游学的初衷,那么“行走育人,问俗启德”或许有些贴切。
进入8年级,学生们愈加清晰地认识到:多元的选择必然意味着等同的责任。所以,当我们精心提供更符合成长需求的选择之时,他们会努力做到高度负责而赢得这份自由。
游学,与浩大自然相亲,与丰富社会相近;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在享用着自然和社会的馈赠之时,更要展现有规则、有修养、尊重他人、包容他人、互帮互助的行为品格。乘车、就餐、行进、住宿,文明有礼、见贤思齐;带着尊称打招呼、说声谢谢表感激。熠熠光芒伴着这东西南北之行!


感谢给予八年级游学支持、帮助、理解的所有社会机构(公司、大学、旅行社等)、家长、师生及因缘相遇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