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目的:
围绕3月27日全国安全日开始安全疏散演练课程,确实提高全体师生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培养师生在遇到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协同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课程安排:
每学年上学期开设课程,《防火安全疏散演练》课程。
每学年下学期开设《地震灾害安全疏散演练》课程。
三、演练时间:3月27日
演练地点:各班教室到操场
四、演练组织机构:
总指挥:刘艳萍
常务总指挥:张克
副总指挥:于海龙、赵颖、陈军
成员:严华、王双贝、吴静、朱月玲、崔丽娜、刘金广、隋子英、徐宁、徐超、田艺伟、冯庆鑫、高俊华、王茜
后勤保障:张爱兵、张秀英、体育老师
学生组织:全体教职工
抢救组:卫生教师
五、组织实施安排:
(一)前期筹备:
1. 红十字会、教导处和保卫处联合制定方案,请消防博物馆的专家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把关。
2. 3月27日17:00学部主任会,统一认识、部署具体安排并召开公共学科会,统一认识、部署具体安排。
3. 学部、年级召开全体教师会,强调演练的重要性,统一认识,做好年级的工作部署:包括认真学习疏散方案;教师职责分工,每个楼口、每个通往疏散地点的通道路口都要安排教师安全员;班主任(导师)的班会动员要统一备课。
4. 安全培训课:班主任(导师)说明安全演练课程的重要性,是对学生生命安全的尊重和保障。要求学生观看方圆TV制作的模拟短片时,要严肃认真,记清步骤,根据广播指令有秩序疏散。尤其重点熟悉教学班的疏散路线图,从哪个楼梯下,走哪个路线到达疏散集合地,要给学生看简易路线图。最好能够提前组织学生走一遍,熟记在心,正式演练时完全按照路线图疏散。
(二)具体实施
1.3月30日第二节课上课铃声响过后(8:50),班主任(导师)立即点击电脑播放方圆TV短片(请提前确认拷贝情况,组织学生收看)。该片将发生火灾时师生如何自护自救、如何安全疏散做了详细模拟和解说,师生认真收看。
2. 短片播放后请班主任(导师)结合所在教室位置对学生进行讲解并按要求落实,提醒学生严肃认真,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安静有序。
3. 20分钟后(9:10),开始广播警报声,自救自护演练正式开始(听到警报声,老师马上组织学生按照模拟片中的动作进行疏散前的准备)。各学部主任、安全员到位。2分钟后,广播开始连续哨声,疏散开始。
4.演练须知:
(1)在上课期间,教室前后门一般应开启,保持通畅,有特殊情况需关闭时,应处于能迅速开启状态。
(2)学校设置两种信号:第一种为模拟警报声,表示发现火情,请做好疏散避险准备。第二种为连续哨声,表示开始疏散。两种信号全校师生应掌握清楚。
(3)发现火情后,各班老师要稳定学生的情绪,大声指挥,教育学生火场逃生方法:听从老师指挥,低身弯腰,用衣物捂住口鼻;撤离时要快、静、齐,注意楼梯口行走安全。全体师生必须按照学校疏散路线及方案进行快速疏散。任课教师必须做好本班级学生的组织工作,确保本班学生疏散过程安全、有序。
(4)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通道,全体学生应自觉排成两列纵队,疏散应尽量避免拥挤,坐在前三排的同学走前门,第三排后面的同学走后门(特殊摆放教室请任课教师酌情安排)。老师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扶住前后门,以免门弹回阻碍学生疏散,在全班同学都出来后跟随队伍撤退。
(5) 撤离顺序:“低先高后”,即位于低楼层的班级先撤,依次轮到高楼层班级。 每个楼层的撤离限时一分钟,当每一楼层撤离基本完成后,由该楼层的负责老师通知上一层进行撤离(如“三层撤离”),各楼道值班老师必须迅速到指定的楼道维持疏散秩序。所有师生疏散到一楼后必须小跑,快速、安全有序到外操场集中。
(6) 听到疏散信号后,班主任在别班任课的,立即组织该班学生疏散,没有课的班主任就近到楼梯口或者本班组织疏散。每个楼层的各个楼梯口都要留守一个老师指挥疏散,学生全部撤离后方可离开,其他教师跟随学生一起疏散到操场,每班一路纵队排好,学生由班主任、导师或者任课老师负责点数,教师由学部主任负责点数。各班级清点人数后马上向学部领导报,学部领导报常务副总指挥(西侧操场报赵颖主任、东侧操场报于海龙主任),然后副总指挥将结果统一报常务总指挥张克主任。
(7)全校师生必须紧密合作,确保从听到疏散信号到操场集合完毕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不超过4分钟。
要求全体师生接到紧急疏散指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镇定、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运动场)。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各尽其责,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疏散集合地点和要求:(各集合地点有人指挥,各年级师生听从现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