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可我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可想而知一到三年级我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和儿子斗智斗勇的。回首这三年来的失败教育换来的是儿子厌学、叛逆、过激行为等各种陋习,做妈妈的真是非常痛心。
仔细想想这三年六学期,由于工作因为没有一次陪着孩子开学的,也因为常常出差,没有人陪读而没有报任何辅导班给他;每个寒假、暑假都是我最怕、最难熬的时候,这期间往往是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与电视为伴,或是出门办事带着孩子去见客户,真不知道这几年的寒暑假是怎么熬过来的,当然也因此耽误了很多孩子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最后导致整个学习水平在班里比较靠后,因为学习有困难,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在校受到老师的批评,也免不了被同学鄙视,回家再受到家长的指责,孩子的日子不好过,每天的学习都是在煎熬,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都是在吵闹、训斥、泪水中被动完成的,这使得孩子对学习越来越缺乏自信了,我的内心也是无比痛苦,更无法理解我自己怎么会摊上这么个孩子。
四年级开学头三天学校组织到总校游学,也是因为我当时在外地没有人接送而失去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分校上课的第一天,儿子就在课堂上给新任班主任李老师办难看,当时正在开会的我接到李老师打来的电话,真的一点儿不夸张的说,心如刀绞。我在无数次的问自己:“我所付出的努力是为了什么?我所获得的这些又是为了谁?我再优秀有什么用?我宁愿儿子比我更优秀。”还记得李老师的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这孩子你再这么下去,就会毁到你手里,别怪我说话太直”是啊!我有什么理由为了体现自我价值、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自己活的有尊严,而毁了孩子呢?想想孩子6岁前是那么懂事、那么阳光、那么招人喜欢,为什么现在是这个样子呢?我生了他,就要对他负责啊!挂了电话我就找公司领导讲了我的想法:孰轻孰重,有取有舍,我得做一个称职的妈妈,我得为儿子有所改变,因为我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再怎么样工作最终还是为了下一代么。
总结对儿子教育的成败,我深刻的认识到,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家教,的确是一门艺术。
我是个比较强势又脾气急躁的人,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针对孩子的错误从不心慈手软、更不会妥协让步,甚至有时候还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比如一二年级写作业:只要我在旁边坐着,一个字的笔画顺序不对都不行,就会立马撕掉一张,要求重新去写,数学题讲一遍不会做,我就没有耐心了,觉得你就应该会啊,没有理由不会啊、、、、、看着孩子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的样子时,我更是来气,结果是孩子哭哭啼啼、我的嗓门越来越大,越是气急败坏,每天晚上家里的气氛都很紧张,每一次的作业也都是在这么个环境下完成,现在我才明白:三年下来孩子形成的被动学习行为就是这些不正确的方式导致的。这学期,我尝试着在放学路上先了解作业情况:作业量、已经做了什么,到家还要多久能做完,做完作业打算做什么、、、、、(先打预防针)。回家后不用我说什么,他自己都知道赶紧去做作业,我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坐在旁边守着而是去忙自己的事儿(看书),这样下来,孩子也觉得轻松了,作业也写的快了,自己心情也好啦!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改变。
我想说的第二个改变是:孩子爱上阅读。以前只要是孩子写完作业我都会说:“看会儿书去,家里那么多书,多好啊!去看书去!”孩子感觉很委屈,好不容易写完作业有点儿时间了,都不让人玩儿会儿。生硬说教达不到的目的,那我就以身作则吧!并且我还要求爸爸也要以身作则,每天晚上孩子写作业时,我们两个大人就各自手捧一本书在客厅、或书房看的很是认真,最主要我和老公制定了阅读计划:一周时间读完一本书,并与家人分享阅读感受。我一般都是看一些家庭教育类的书籍,说实话,想做个合格家长就得不断的学习。在书上看到一些好的方法,我会在儿子睡觉前和他探讨,甚至和他聊以前我的不正确做法给他带来的伤害并会很诚恳的给他道歉。其实孩子比我们宅心仁厚,比我们宽容,很容易满足的。在我们的坚持下,儿子也爱上了看书,他总是先看会儿书,再开始写作业,并且完成作业时间比以前还早些,自己在睡觉前还会有些娱乐时间,可算是尝到甜头啦!每天放学回家都知道合理安排自己时间了,这真是个惊喜。引导儿子读书的实践证明:每个人都是有求知欲望的,没有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父母。
儿子的第三个变化是:和我做朋友啦!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不是说就不管了,学校只是教授知识的地方,更何况一个老师要管那么多孩子,我个人觉得学校就是个社会,孩子不但是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学与老师、同学相处之道,学如何遵守规矩方圆。因此,和老师交流、沟通,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这一点很重要。应该说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父母身教重于言传,以前是怎么说教儿子都不以为然,现在是所有的事情我先做到前面,让他没有拒绝的理由。比如学习中的困难、学校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中午饭吃什么更利于健康、孩子们最近流行什么玩具等等他所想的种种问题,我都会和他聊开,然后帮他解决困难,出出主意,放下做家长的架子,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和过程,和他像朋友一样相处;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知道问孩子要结果,并没有为他做什么。现在的儿子感受到了我的变化,更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因此变得又阳光起来,家里没有了大嗓门,儿子也不在倔强、叛逆,家庭氛围一片和谐,我也倍感轻松,其实温暖很简单。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身为家长,我们既然给了他生命,就要对他负责到底。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更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急功近利,一味的把成人的目光聚焦到孩子身上放大孩子身上的一点点瑕疵,给孩子压力越大,孩子越觉得喘不过气来,越容易厌学,叛逆。孩子有孩子的选择、有孩子的人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不是说他现在不知道学,我们逼着他学,而是要用我们爱生活、爱学习的积极状态去感染孩子爱上学习,并且爱一辈子学下去。
爱一朵花就陪它一起绽放,爱孩子就和他一起成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改变孩子,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