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这已经是太阳花上学以来在学校度过的第二个中秋节了。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国人重视的节日,如何让这个中秋节被擦亮,成为太阳花教室有意义的日子呢?我们颇费踌躇。
全科课程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把孩子 “卷”进课程里来,让每一个课程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都与他们有关。据此,我们确定了本次课程的实施方案。我们请家委会的哲爸和曦哲父子同台,为小太阳们介绍节日;又请栎妈作为总监,全权负责班级制作月饼的前期筹备和人员安排,而我们则退让到了助理的位置从旁协助,静静地期待着节日这天的到来。
节日的一大早,孩子们就戴着围裙,欢天喜地的来到了教室。简单的启动仪式之后,曦哲父子就同登讲台,引领孩子们展开了独具“中国味道”的中秋文化之旅。为了这次活动的成功,曦哲全家可谓是煞费苦心。从PPT制作到内容讲解,他们在背后不知下了多少工夫,直到课程的前一天晚上,父子俩还在认真地练习,早上起床又排演了一遍。当制作精美、极具中国风特色的PPT出现在屏幕上时,就博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父子二人一唱一和,完美配合,从中秋的美食、诗歌、天文、气象、地质、航天以及中秋传说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了一幅丰富绚丽的中秋画卷,信息量之大引得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屏息聆听。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体验课程——制作月饼了。家长们开始擦桌子,铺保鲜膜,分食材与模具。栎妈极富爱心与责任心,提前调好了制作冰皮月饼和酥皮月饼的两种馅料。一切准备就绪后,栎妈开始讲解制作过程,从饼皮、馅料到模具的使用等,按流程进行了详尽的解析,耐心细致,而孩子们则早已摩拳擦掌了。
我们把孩子分成了六组,每组由一位家长带领,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并及时给出各种意见。可不要小瞧了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他们模仿力极强,出现问题就跑去其他组咨询,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办法。渐渐地,孩子们包得越来越熟练。看楠楠老师拿着手机拍照,他们都争相与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合影。曦哲更是可爱,看到自己组进度太慢,果断决定中场换人,将技术不佳的严老师换给了其他组。整个活动既充满了欢笑又有条不紊,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制作了整整三大盘的酥皮月饼,收获满满。
孩子们去上戏剧课后,还剩一些冰皮月饼没包完,我们和家长自然地围坐一圈,又有说有笑地包起来,就连学部王主任来到我班,都由衷地感叹:多么温馨的场面!
中午,香喷喷的酥皮月饼烤好了,但好事多磨,得等月饼凉了以后才可以分发。看那一个个小嘴撅的,就知道他们有多迫不及待。拿到了月饼后,却发现很多孩子只吃了一点或者干脆没吃,一问才知道,小豆包们都要把“作品”带回家给爸妈品尝,让他们也感受自己劳动的快乐和价值。这让我们想起了乌鸦反哺的故事。无需说教,课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便已自然显现,我们无比幸福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和成长。
回望全科课程走过的道路,我们一直是在和家长结伴同行。家长是老师,是伙伴,陪孩子同读书,同表演,同实践……在太阳花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家长、学生、老师全部参与进来,行动起来,陪伴每一朵太阳花快乐成长,个性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