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学期第一次班会的主题,我和严老师颇费了一番脑筋。说说常规?说说孩子们开学以来的问题?可是转念一想,实在是太落俗套。常规天天都在抓,孩子们对这种说教型的班会一定不会感兴趣,效果可想而知。偶然想到奥巴马在美国开学日上的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风靡一时,那么,8岁的孩子又会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呢?于是,班会主题就这样确定了。
班会前,我本想录一段视频,请正在读硕士博士的同学们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可是他们给出的答案,要么是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工作,要么是为了爸妈,叫我有些失望。我开始担心,孩子们会不会也说出这种口号性的语言,这个班会能引起孩子们心灵的共振吗?后来,我发现,这些担心实在多余。
班会一开始,严老师就开门见山抛出问题。不出所料,孩子们都被问蒙了。1分钟、2分钟、3分钟……班里安静极了,有的皱着眉头,有的若有所思。渐渐的,孩子们有了答案。“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学习知识”,“为了将来贡献国家”。这些都是寻常的话,我并不意外,估计家长们平时就是这样教育的。这时,栎栎慢悠悠地说,“因为学习就是一种生活。”我震撼极了!从未想过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和严老师都投以赞许的目光,她却害羞地伸伸舌头,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那一刻,她一定开心极了。也许她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但不经意间她却说出了这样深刻的话。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走进春天”,在与花朵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我们“走进海洋”,在神秘的海洋世界中写诗算数,完成人生的第一本书……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课程不都是在追求着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吗?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结伴同行的日子快乐且珍贵。这个回答也再次让我感受到“静待花开”的意义。当我们的教育顺应了孩子的天性,那么无需刻意,孩子就会给我们想要的东西。
在栎栎的激发下,新的答案不断生成:“为了我们的人生不留有遗憾。”“在学校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知识,在家只有自己一个人,不能找到自己的缺陷,无法改正。”……看,孩子们已经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答案五花八门,极具正能量。后来,我给孩子们读了美国小朋友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11年级的学生说道,“‘浪费’是可耻的——学习能够给我更好的生活,我不会浪费他们,我下定决心要达到我人生的目标。”孩子们并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简单解释了一下,他们还是似懂非懂。就在这时,平日很贪玩甚至有时连任务都无法完成的宸酉低声说了一句,“就是不要浪费每一天”,他的理解再次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下课铃响了,但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
班会结束后,我将孩子们的答案发给了家长,引起很大反响:有的说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有的说孩子们说出的话很像大人,还有的说孩子们的想法已经超出了大人的想象。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吧。孩子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或许就在心里埋下了种子,最终生根发芽。许多年以后,孩子们也许早已不记得当年的答案,但这个思考的过程弥足珍贵。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受到了启发,并为之做出改变,那么这教育就是值得的,有意义的。看着孩子们一点点长大,并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才更能体会到教育的快乐。